Monday, December 5, 2011

在家自酿葡萄酒 (ZT)

葡萄买回家后,不要把藤拿掉,直接把它浸在水里,放一点点盐,浸3分钟左右。这是起到杀菌,防霉的功效。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在把葡萄放在淘箩上沥干,要没有一点水分,否则在酿的过程中会发霉的。然后把葡萄一个个剥下来,用搅拌机打碎。10斤葡萄放1斤糖(冰糖也可以)。把打碎的葡萄灌入大的瓶子里,留一段空隙,因为葡萄在酿制时会彭涨的。最后把瓶盖紧。放置一个半月左右后就成葡萄酒了。然后用纱布沥出葡萄酒,去掉渣皮。自制的葡萄酒香醇可口。

赶明儿试试!

Wednesday, November 23, 2011

《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 龙应台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今天的《在文学馆听讲座》,我为大家请来的是著名华人作家龙应台先生,大家鼓掌欢迎,请龙先生上场。
中国入世以后,“全球化”成了一个特别时髦的词,似乎我们生活的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全球化”了。“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吗?它将带给我们什么?文化人做何思考?今天我们请龙应台先生为我们演讲《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大家欢迎。
龙应台:在准备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自己在思考说,在我自己的生活里头,到底“全球化”到什么样一个程度?所以开始,我想跟诸位分享一下我的二十四个小时的生活内容。如果说我的这个二十四小时的生活内容,跟你们的目前还有点不一样的话,别紧张,很快的你们的就会跟我的一样了。这是时间的问题,因为全球化它打进来的速度非常非常快。我自己的生活里,到底“全球化”到了什么程度?我想到早上的时候,我吃早点,第一个呢,通常不太会是稀饭、油条、烧饼,通常就是牛奶面包,然后就是涂奶油,或者是果酱。那你面临的选择就是说,在旅馆里头的话,就是所谓的欧式的早点,它比美式的早点要清淡一点,因为美式的早点还要加上两个鸡蛋还有香肠和肉片。但是基本上眼睛打开来,早上醒来,比较是欧式的早点。如果说不是在家里吃早点的话,你到外面去,可能是进入一个咖啡馆。在家里的餐厅里头,坐下来吃早点的时候,你就看报纸,我通常看几份报纸。先看当地的报纸,当我在台北的时候,我看《中国时报》、《联合报》、《自由时报》当地的报纸。再加上就是《国际先锋论坛报》,再加上有可能是看《亚洲华尔街日报》。如果说在德国的话,还加上当地的报纸,就是德文的报纸。现在我在香港了,早上会看香港本地的报纸,但是一定会加上《国际先锋论坛报》,一定会加上《亚洲华尔街日报》,那么听新闻的话或者是听CNN,或者是看CNN,要不然就是听BBC。一方面在物质的粮食上,已经相当地西化,如果是精神的粮食上,已经是看有美国的,或者是英国的,或者是德文的报纸,给你的信息。我进到我的浴室,早上要冲凉,洗头发的时候,你会看到那个洗发精的品牌,几乎是你不可避免地放在你浴室里,洗头洗发精的品牌也是国际通行的品牌。如果我要去拖地的时候,我自己的地板,我发现我用的那个拖地板的不管是打蜡的,或是清洁剂的那个品牌,是美国的品牌。你用了厕所之后的卫生纸,也是美国的品牌。不管我是在香港,我是在台北,或者我是在柏林,或者是在纽约,全部都是同一个品牌。
那接下来你要梳头发,要化妆一下吧。你发现你的化妆品,更是,不是法国的,就是德国的,就是英国的,或者就是美国的品牌。那再多呢,也许你会有资生堂就是日本的品牌,也是。不管你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你用的品牌是一样的。衣服呢,你穿上的衣服,我比较特别,因为我从来不穿名牌,对于品牌实在也搞不清楚什么是什么。但是在我大多数的朋友里头,他卖衣服,他穿什么衣服,他是非常有品牌概念的。这个品牌也是一样,是全球的,同样的一个品牌。不管你在世界上哪一个城市。所以这样一路走来,食跟衣,接下来是住了。住跟行,住的话,我在纽约住,或者是在柏林、在法兰克福、在香港、在台北,住的房子没有任何差别,全部都是公寓式的。出门了,行,坐车。坐车跟你用化妆品一样,完全都是品牌,全世界一样的。好,食衣住行。再下来是育、乐。育的话,是教育跟文化。那假定在这24小时之中,在下午三点钟,我到当代艺术馆去看一个新的展览,它可能是当代艺术。那么很有可能在台北当代艺术馆里头展览的作品,是几个台湾的艺术家,他刚刚在譬如说,最有权威性的威尼斯的艺术展所展出的成品。那走进去看当代艺术的话,你如果不熟悉当代艺术,会有很多人说,我不懂什么叫当代艺术。你去看他表现的东西,比如说几块砖头放在这儿,然后上面有一些轮胎,你看不懂的。从现在的生活里头取材的东西放在那儿,你在台北这个地方,所看到当代艺术的展览的形式跟内容,跟我到北京或者到上海,或者是到香港,或者到威尼斯,所看的当代艺术的展览的内容跟它的表现的方式,跟它的表现的语言,也是全球化的,一样的。
到了晚上上床之前,我想喝一杯酒的话,那你喝的什么酒呢?你除非是喝中国的酒。但是如果你是喝所谓的洋酒的话,那个品牌全球都一样,不管你在哪一城市。如果说我睡不着,想要吃一颗安眠药。我发现,你几乎跟纽约的朋友通电话的话,你可以有这样的对话,你吃什么安眠药,我吃什么安眠药,结果是一样的安眠药,全球一致。头疼的时候,你吃什么治头疼的药?大概是全球一致。
如果说我去一个美发店去洗头发,我会发现说,它给你的那个洗发水的品牌,各种各样调理你的头发的品牌,是跟西方一模一样的。然后他把一些杂志放在你桌上,镜子前面让你看,这些杂志多半是妇女杂志,那这些妇女杂志更有意思了。有各种各样女性杂志,那么要不然就是法国的杂志,还有德文的妇女杂志,全部是中文的面貌。还有更多的日本的杂志,你读的杂志也是全球连锁,那里头的内容就代表着它那个文化,想要输出来的这个文化的价值。
如果在80前,或者100年前,在梁启超那个时代或者再晚一点,胡适之那个时代。他们的知识分子谈的还是所谓的西学东渐。“渐”那个字是逐渐,你用西学东渐这个字的意思,可见在当时中国人的生活里头,对西方的影响还是刚刚碰到你的表面。那个时候还是在讲抽象的思想已经到了你的门口,然后你面临的决定是我要敞开门来,让它全部进来呢?还是说我敞开一条小小的缝,让某些东西进来?所以在80年前,100年前的时候,在这个地方的知识分子,他面临的是那样的一个抉择。但是,你看物换星移,到了80年,100年之后的今天,已经变成我刚刚描述的那一个生活状态。所以它已经不是一个西学东渐的那个阶段,它早就已经从大门、从窗子、从地下水道、从门缝里头全面地进入。它已经从纯粹的思想跟抽象的理论那个层次,已经深入渗透到变成你生活里头,你呼吸的,你眼睛看到的,眼睛一睁开来的世界,渗透到你的最具体的生活内容跟细节之中了,这是我们的生活状况。
那你说,这个全球化,到底是什么东西代表全球啊?这个词其实是蛮有问题的。因为,所谓全球化的意思是说,从哪里往哪个方向渗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细节里来的,是印度的影响吗?我刚刚描述的24小时里头,我看不出有任何印度来的影响,或者说来自埃及跟希腊的古文明,甚至于说你说以色列、阿拉伯文化那边的影响吗?在我刚刚描述的24个小时里头也没有,仔细去看那个24小时里头的全球化渗透的程度,其实99.9%是西方的影响,是西化。所以对我们东方人而言,其实全球化它跟西化之间有相当高程度的等号可以划在那儿。
然后你再细看西化的内容,你譬如说就讲物质的品牌而言吧,其中又有非常高的比例,恐怕80%以上它是美化,是美国来的东西。所以对我们而言呢,这个24小时被全球化的内涵里头,有高比例的其实是被美化的那个过程,美国化。它不只是物质面,它同时是精神面,它不只是技术,它更是文化的内容跟它的价值观。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在20世纪这个工业化跟商业化的发展里头,所有的东西,几乎没有任何的例外,所有的东西都是商品,文化它当然是商品。你就是最抽象,最困难的哲学思想,它其实都是透过商业的方式在传播。那文化成为商品的时候,它就不是简单的只是一个洗发精来洗你的头发,它影响你的价值观。
最有意思的,当然说最明显的像《国际先锋论坛报》,你看像《国际先锋论坛报》它里头它对于时事的评论,不管是你评论美伊的战事,或者你评论非洲哪一个政权闹政变的事情,或者是你评论欧洲跟美国之间的吵架,文化价值观的辩论,它这个报纸总是它在报道的同时,它传递的是它的价值结构。当我们在常年地读这个报纸的时候,我们当然逐渐地渐进,西学东渐,我们逐渐地是被它们那个价值渗透的。更明显的例子大家知道,是CNN这样的报道,它镜头给你看,但是这个镜头是如何地选取,也是它一个价值观就过来了。那么最有趣的,不要说是对知识分子,对一般的平民,我相当地注意到,现在的女性杂志的兴起,德国的、英国的、法国的、瑞典的女性的杂志或者日本的女性杂志,进到我们华语世界来,我心里觉得很困惑。很有意思的是说,你不要看这些女性杂志它是教你怎么弄你的发型,你的脸是瘦的脸,要用什么样的颜色化妆品,才会看起来什么样。它不只是在帮你下定义,就是什么叫做美,这个还是表面上的。它其实里头包含着很多更深层的东西,比如说妇女杂志里头,它一定会告诉你,当你跟你的丈夫婚姻出现了裂痕的时候,你如何处理,它在教你两性的关系。然后婆媳之间出了问题的时候,它告诉你说你应该怎么样处理。它也在告诉你说,你跟你的女儿,你如何教育你的下一代,它也在告诉你女性的自我教育。女性到底是应该是非常独立的,妹妹大胆地往西走,大踏步走过去,还是说你要如何地去蛊惑男人,让他为你活一辈子,或者驭夫术。也就是说它也在教你女性的自我教育,跟自我的定位,那这些问题,都是很深层的文化的问题。
一个西方的杂志,在西方的社会的没落里头,女性的定位跟女性的价值观,还有女性的人际关系,婆媳的母女的母子的夫妻的这种关系,是在文化人伦里头,每一个社会是非常非常不一样的。当这些西方的女性的杂志大量地进入,然后让一般平民老百姓,他在洗头发的时候就边看这些杂志,它到底带进来什么东西?这个在接受的这一端,在头发上满满是泡沫,然后在读这些东西的人,他心里到底认识到多少?他在接受什么东西?他知不知道他这里在接受所谓的全球化的过程,我觉得这个非常有意思,尤其是女性杂志的文化商品的进入。
所以在这样的食、衣、住、行、育、乐,24个小时,完全在这一个全球化的轮子里头的时候,偶尔我会被提醒。有一个电话打来,是跟全球化不太一样的,那个步调不太一样。就是说我有时候会接到譬如说德国的某一个报纸,副刊编辑打电话来说,龙应台你可不可以针对什么事件写一篇你的观点的文章,因为我们不希望总是西方观点,我希望你写一篇文章让我们有你的观点。因为你的观点会是一个不一样的观点。那这个时候我就会被提醒说,在所有全部都是要把我同化的过程里头,有一个需求是希望有不一样的东西在那里。那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出来,如果说龙应台她这个人一天24小时都在那个“同”里头,从洗发精到安眠药都是同一个品牌。我凭什么会有一个不同的观点?我那个不同的观点从哪里来?如果有一个在英语的环境中长大一个纽约的知识分子,作家,跟我同样的年岁,1952年出生的。在大学里教书,写文章的这个作家,跟龙应台之间,他的生活内容,他读的东西都完全一样的时候,凭什么我会有一个不同的观点呢?这个观点从哪儿来?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这个编辑他为什么会需要一个不同的观点?他的报纸如果没有龙应台的观点会怎么样?那有了龙应台的观点会达到什么目的?好,我现在先丢出这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换句话说,在我描述了全球化如此渗透到最里头,最核心的这个程度的时候,我们对于全球化这个现象,而且我刚刚讲,最开始讲,如果今天在座的朋友们觉得你的生活还没有到那个程度,我确信那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且那个速度可能是用几何倍速在加速的。
如果是它的趋势跟它的方向是这样的话,而且它是必然发生的话,那么我们对于全球化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一个态度?你是要敞开大门欢迎它,进来渗透吧,我正需要,或者是说你对它要用一种抵抗呢?或者说你欢迎的同时心里要有戒备呢?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这个席卷全球的一个趋势?
所以由这样的最微小的例子,我想要说的是我自己对于全球化的态度是说,第一个它是不可挡的。第二个,可能是要有你相当深思而且是戒备的态度去面对它。因为如果你没有一个深思的态度而且戒备的态度去面对它,让它就这样席卷而来的时候,到最后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整个世界的文化的单一整齐化,个别的文化特色显然在快速的消失之中,那很明显的。要问我们所有的人,一个整齐单一单元的文化世界,是不是我们所乐意见到的?那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
我的第二个问题,倒是觉得华语的人口,占了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我们又很清楚地知道,这个占了人口的四分之一华语的人口对于全球的,要说是贡献吧,或者是说把人类当做一个社区,我们这四分之一的社区里头的人口,对这整个社区对它的思想,对于它的前瞻,对于它向前健康发展那个能力,有没有相对的贡献四分之一,答案很明显也是否定的,没有。我们四分之一的人口,对于这一社区,贡献的有没有八分之一,也都很难说。所以我们这个四分之一的人口,对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社区的贡献,跟我们所占的四分之一的人口,其实是非常地不成比例。所以我觉得全球化以这样一个速度席卷全球,尤其是四分之一的华语人口,可能是更有一种责任去追问自己说,我到底给全球的文化体制的健康跟多元的这个方向,我们做出了多少贡献?我们可以做什么贡献?对全球化可能有这样一个中国人的角度在那里。
有人可以反问龙应台说,你说对于全球化,你采取的是这样一个戒备的态度,可是你不是正是那个一直在呼吁说,我们要努力国际化的那个人吗?那么对于全球化的戒备跟对于国际化的追求,中间是不是有矛盾的地方?我是觉得国际化跟全球化两个之间有非常关键的差别。我常常说我们需要国际化,它是有原因的。前提当然是说我觉得我们所处的社会,国际化的程度相当缺乏。我们比较三个城市好了,你看台北、北京跟香港,你如果要问,这三个城市它的国际化的程度,哪一个最高?哪一个最低?哪一个最高?香港。哪一个最低?北京。好像大家都同意,是不是?绝对是的。当然它有它的历史的成因,因为每个社会它走过的轨迹都不一样。但是目前来说这三个城市的话,国际化的程度最低的是北京,最高的是香港。
我曾经在台北市工作的时候,跟我的同仁,有一个晚上上过一堂课。这堂课我们弄一个很大的银幕,同仁跟我一块儿上网,去看几个城市的网页。看它几个城市的市政府所做的网页。台北市的市政府网页、香港的网页、柏林、纽约,还有上海的网页。这个网页一看的话,特别好玩。我想要突出的,跟我们同仁研究的是台北在国际化上是多么落后。你看到纽约的网页的时候,它当然是用英文,你这个网页是干什么?网页当然是宣传我们的城市,对不对?希望吸引全世界的人来爱上我们的城市。所以你看到纽约网页的时候,它的语言跟它设计的目标对象是外国人。那它用各种的手法让你用最简单的方式可以知道说,我到了纽约,什么时候,哪一天,哪几点钟可以去看一场歌剧。我如果在星期天下午三点钟到了中央公园的时候,可以看到什么样的比赛。我如果有13岁以下的孩子,如果在那里是四夜三天或者一个星期的时候,我带孩子可以到哪里去。你要是对环境、对城市有兴趣,它会说在哪一段时间,刚刚有一个公共艺术的展览。纽约街头会有三百头那么高大的狗,各种形式的狗,雕塑的狗给你看。所以它的那个设计非常清楚,是让你一看就美不胜收。你马上就知道到这个城市有多好玩,好,这是纽约的。我们再看柏林,柏林不是英语城市,我们就去检查它怎么做,你就发现它有德文的网页,马上就有英语的网页,因为它是对外国人。但英语的网页它也是以外国人为主,你可以有什么办法找到最有趣、最美丽而且最便宜的观光旅馆。你到了旅馆之后,你可以怎么样容易的方式去看你的博物馆。有什么好玩的东西,有什么深刻的东西,有什么精彩的东西。接下来我们看台北呢,那个时候我们一看到台北,我们同仁就说,我觉得好丢脸。台北的网页呢,就是很典型的是什么呢,条文。台北市政府的组织,组织结构,或者是说宗旨,服务目的,也就是公务员的文字在里头。那样的一个网页是没有人看到想要来这个城市的。那么大陆的城市进步到什么程度?咱们看看上海吧,所以当时就点了一下,进了上海的网页,你们猜上海网页怎么样?你们觉得它会比台北的进步呢?还是一样呢?还是怎么样?应该进步。谁看过北京的网页吗?你们觉得北京的网页会比上海的进步还是不进步?不进步。好,我们没有看北京的网页,但是看了上海的网页。上海的网页特别好玩,我们发现那个结构,我们眼睛一亮,跟纽约或者是柏林或者是香港,是一样的。它显然是已经有那个意识了,它是要吸引外国人,外面的人来爱上这个城市的。所以它那个分类一看就是精彩的分类,明显的就不是台北那个,完全是公务员的文字的表达。好了,眼睛一亮,然后要点进去。点进去之后发现里头全是空的,里头没有东西,没有资料。实情不知道怎么样,现在已经好几个月了,已经有半年多了,可能改了,也不一定。但是它所透露的就是说这个城市里头有人,他是有概念的,他知道国际,然后他知道怎么样来推销他的城市,可是大概还来不及做。所以有了外面的标题什么的,里头还没有东西。好,这个网页其实就相当程度地透露了一个城市,它的国际化的程度。
我举这些例子是想要来解释什么叫做国际化?照这样看来,国际化它其实指的是你懂不懂得国际的情况,你懂得国际运作的语言跟它的手法,懂得那个手法之后呢,你知道如何利用那一个方法跟技巧,来把自己的东西让外面的人看得见,听得见,而且认识你。所以国际化在我的心目中,它不是一个内容的转换。不是把我们变成跟西方人一样,而是你学习到,就说西方吧,你学习到西方国际上流行的那种方法。譬如说网页的制作方法,语言的掌控。然后你懂得利用那个技巧,把我自己的内容推销出去,对我而言国际化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假定说在国际上已经有一些既有的轨道,那国际化的意思是说,我知道有什么一个办法跟它接轨,就是我知道那个轨道如何建立。但是国际化的意思不是说,你那个轨道接好了之后做了火车。然后火车里头的内容可不是把西方的内容放进去。它里头火车的东西应该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你自己文化的内涵,自己文化的深度,自己文化的思维跟创作。然后透过那个轨道把它输出去,这是国际化。所以国际化是懂得如何接轨,但并不是如何把那个火车那个货柜里头的内容整个都变掉了。
现在回过头来,我说对于全球化要戒备的意思就在于这里。全球化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手段跟技巧。你出版一本书,你要出版比如说王安忆的小说。你要用什么样的手法让我们这个最好的上海作家的作品,能够用全世界包装的手法,使得她这本书有芬兰文的版本、有土耳其文的版本、有日文的版本、有冰岛文的版本。那是一个手法。但是国际化并不代表说我们要我们自己的北京的作家跟上海的作家开始去学人家怎么写《哈利波特》,不是内容的改变,而是技巧的取得,这个叫做国际化。如果我们对国际化不掌握这一点,你看不清楚的话,你以为所谓的西化,或者说赶上国际,就是把我们自己的内容都变掉,把别人的内容来填塞自己的火车,放到铁轨上去,对不起,你如何去跟别人竞争呢?它为什么要你的模仿的次等的二流的东西?你如果把国际化误解到说是内容的自己的彻底掏空。包括你城市长什么样子;包括你城市的建筑;到底要保留老的?还是要把老的全拆掉?然后让新的来建,都是同样的思考。你到底要跟国际接轨,你要跟别人竞争,跟巴黎、跟伦敦、跟纽约竞争,是把自己的老房子都拆掉,然后建出来跟它们一样高大的房子,来吸引他吗?这不是一个笑话。他们难道是为老远跑到北京来,看跟他们长得很像的房子吗?或者是说他们老远来接触中国文化是为了要来看到你跟我完全一样吗?当然不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相当重要的是界定了解说,国际化绝对不是像台湾的官方所提的,要把英语变成官方语言,这是一个笑话。现在很多亚洲的国家都有焦虑,对于现代化全球化或者赶上国际的焦虑。就我所知,北京、马来西亚、新加坡都在说,要如何提升人民的英语的能力,我也听说北大老师们开始用英语教课等等。这个是不是有点搞错了,就是我今天想要讲的关键的差别,国际化跟全球化之间的差别。
英语对于我们,我们需要提高英语的能力,是在提高我们使用这一个工具的能力。但是工具跟你的灵魂你不能把它混为一谈,你的灵魂还是你自己对于汉语的掌握的最深跟最高的境界,才是你的灵魂。英语的提高,只是你如何把你这个汉语所创造出来最精彩的东西,输出去的一个手段,一个办法。你如果不认识到这个灵魂跟工具,灵魂语言跟工具语言的差别,而说我们就变成英语国家算了,因为这样我们最接近国际。我觉得这个根本就是建了铁轨之后,然后把火车去撞自己的做法。因为你没有东西可以输出的,到时候是自己骗了自己。这就牵涉到其他,当然这个议题上,非常非常深的,需要一个社会有公共论坛去挖掘的。你就说我们现在因为对于国际的,我觉得是相当严重的一个误解,对于全球化的一种非常肤浅的了解。以至于一窝蜂地去拥抱,不但是拥抱西方的铁轨,还拥抱它的火车,还拥抱它火车里头的内容,还盲目到说连我自己火车里头的内容也是换上假的,别人的东西。然后把自己真的东西把它拆掉,到结果你去看看,说任何当代艺术,都变成西方的表现方式。你去问说奇怪了,那中国人的当代到哪里去了?当一个城市充满了,既使是最精彩的西方建筑的时候,你这个城市到底是属于一个什么城市呢?就是说你以后要吸引全世界,而且在全球的社区上说,我独具一格,就是不同的,那个使你不同的到底是西方的建筑?当代建筑,还是你原来有的很深厚的那个历史的土壤呢?这个是我们在面对全球化跟国际化的时候,必须就用最深刻的思考的东西。
譬如说从艺术到建筑,你都找不到自己的词汇了,那再来民族音乐,我们现在看到的民族音乐的表现,也是跟交响乐团是完全一样的表现方式。民族音乐,再下去一百年到底走到哪里去?怎么走法?你说当代文学,我们当代文学,你说要打入国际,我刚才说只是一个接轨,把铁轨铺出来的问题。我觉得比较好的,对世界比较有贡献的,我说那个四分之一的贡献,是把我们这个民族这个语言里头最精湛的文学作品,透过国际化的这种包装把它输出,用那个铁轨输出去。但现在的情况不是这样的,现在好像国际化的意思变成你输出的东西呢,是投西方所好。比如说中国不是一向是一个性方面比较保守的社会吗?所以我就写性方面最大胆的文学作品,这个就可以吸引西方的注意,然后你就输出去了。或者说我写的小说完全是反抗体制的,或者是把自己包装成异议分子,我也容易输出去了。或者是说我这个作品来专门描绘中国的社会跟传统里头,它的野蛮,它的流血,它的种种可怕,它的伤痕,也容易输出去了。那这是一种做法是输出去。
但是你这种做法对于我刚刚说,我们希望能够做出人类的四分之一的文化上的贡献有多大?恐怕是没有的,因为你事实上是在改变那个火车里头的内容。而不是说我这个里头有真实的,从我的文化底蕴所出现的内容,然后输出。你真正是文化底蕴的东西输出去的话,你就会比较可能说是,做出四分之一你该有的贡献。你如果是投其所好,你喜欢小脚我给你小脚,你喜欢鸦片我给你鸦片,如果是照这一个思路去做的话,这不是国际化。这个其实是有一点对不起,我觉得对不起人类的社区,因为你并没有为这个人类的社区提供新鲜的眼光,跟最新鲜的思维。你是继续让自己的文化被西方定义,而且去助长这种让西方来定义你的这个趋势。
当然并不这么简单,你说龙应台,你说中国人应该要有自己下定义的当代,我自己的当代。我只是学会了国际化去铺铁轨,但是火车里头要输出什么东西,那个内容必须是我自己的内容。但是请问你,如果你全国的人,包括你最精英的知识分子,他生活的二十四小时,都是一个西化的内容,你读的书全部是西化的东西。也就是说,当你没有所谓的中国文化情怀的时候,你如何产生出是中国的自己的当代?所谓的你自己的当代,它像一朵花,灿烂地开花,可是每一朵花,它一定是有它很丰厚的肥沃的土壤。我的问题就是说你要求有中国自己的,有特色的独立的那个当代的创作出来,请问你的那个土壤在哪里?当你那个土壤非常薄的时候,你弄出来的东西,除了小脚、鸦片就是不三不四非常拙劣的艺术。而只不过因为你是神秘的中国,所以你的拙劣也被当做猎奇的对象来接受。
所以我觉得我们自己要对自己非常苛刻地要追问的是说,你要有当代的花朵出来,请问你的土壤在哪里?就是说,这是一个寻找自己当代的一个方法,那么到最后的结果,那个花到结果是什么?我们不知道,而且也没有人可以告诉你,但是可能很重要的是说,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让你的脚实实靠靠地站在那个土壤上,然后那个土壤够深,你才可能看见你的当代,你也让别人看到你的当代,尊敬你的当代,而不是你永远做那个受,接受的那个一方。如何找到自己的当代?就是你一定要深入自己的土壤,也就是说,这一百年来,在中国大陆这块土地上,我们什么时候人们是整个人静下来,然后,好好地去看看自己到底是站在什么土壤上面?这个土壤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要深根进去,然后才能知道开什么花。从这一百年,这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打来,好像从来还没有过一个机会使这个民族整个安静下来,很深刻地去思考自己到底,你要如何地铺铁轨?而且要运出去的火车里头装什么东西,而且是盲目地不断地接收不断地接收。四分之一的人口,我们应该对整个全球的文化的开放与健康有所贡献。而你四分之一的人口不能做出相当的贡献,其实是让我们应该觉得很羞愧的。
对于我个人而言,那个土壤的问题,文化土壤的问题,或者说如何从传统之中用最新鲜的眼光去重新看它,用最深刻最大胆的想像力,去重新认识自己很长的时间不屑一顾传统的东西,这个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跟一个英国的知识分子谈话,有一次曾经问他说,我说有什么书是你这一辈子来每两年必读一次的?他说是《圣经》。我说是《庄子》,我两年一定会翻过来重新读一次。每一次都会有新的认识,跟新的启发,从来没有让我觉得这是旧书。我从十岁开始,我的父亲教我们背诵《古文观止》。《古文观止》这个简单的书,我到现在几十年之后,每一次看了都有新的体会。所以说传统它绝对不是一个死的东西,死了的不是传统而是你自己的眼睛,传统永远是活的。只是看你自己当代的人有没有那个新鲜的眼睛跟活泼大胆的想像力,去重新发现它,找到它。因此呢,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我谢谢你们的时间。

Sunday, December 5, 2010

吵架的好处

小朋友在洗漱准备睡觉,无良老妈跟风织围脖,正织得忘乎所以。那边在叫,妈妈,你可以给我拿擦脚毛巾吗?这边一边应着一边恋恋不舍看着屏幕,好像屁股上沾了强力胶挪不了窝。正忙着打电话的领导同志看着这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火气就往上冒,指着她的鼻子说了几句,这下就像点着了火药库,无理的人偏不接受批评,检讨自己,却因着领导同志没有和风细雨而找着借口,更大声地吵回去。两人你来我往越吵越热,剩下两个小不点不知所措地看着两个莫名其妙的人,于是暂时偃旗息鼓,先把小朋友安顿好了再来接着吵。

从“我不是反对你织围脖,但是你得先照顾孩子!”到“你没看我正要去吗?”,从“你在给孩子做坏的榜样!”到“你为什么总是像直升机一样,旋转在他们的上空,告诉他们该做这个,该做那个?为什么不能给他们更多的自由?”…….最后我一句话甩出,“不跟你讲了,咱们俩的教育理念不一样!”结束了争执。不理他!哈,这就是我的本事,我错在先,但总能蛮横无理或巧妙一转将错推到他的身上:)

上床睡觉时,却见他正抱着一本书在读,那不是我的枕边书吗?那是他从不碰的育儿书。他总是说,我们家有一个人学就行了。虽然我还时不时地给他灌输一些新的理念,他貌似也接受,但执行起来就举步维艰。现在,我一句气话,却将他推上了读育儿书的道路。他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也来学习学习,免得咱俩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以后每天晚上看几段吧!”哎,他就是这样,以无形掌在不经意间化掉了我满腔怒气,甚至还有一点点的感动……

本来怒气冲冲的一场争执最后却有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个婚姻专家说,和睦夫妻和关系不好的夫妻其实遇到的问题是差不多的!而不一样的地方只在于他们对待这些问题和差异的态度和解决的方法。如果夫妻间能够认真的面对问题,共同去找解决之道,夫妻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好。如果大家为避免冲突而回避问题,或者以冷战的方式来对待差异,那么大家只能渐行渐远,你不去解决它,问题就永远在那儿!有时候,吵架并不是坏事。在争吵中,能展现出大家的真实地看法,暴露出婚姻中的真实问题。在平静下来的时候,大家要一起试着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有诚意,总是能找到方法。

但在我们的文化里说推崇的那种模范夫妻的典范,在现在的社会看来,却值得商榷。在“举案齐眉,相敬如宾”里多了份客客气气,少了些亲亲密密的感觉。而那种大肆宣扬的“几十年两人之间都没有红过脸”的状况,似乎也并不适合现代以平等万恶基础的夫妻。因为两人之间几十年没有不同意见,根本是一种不可能的,但之所以没有争执,只能是以一个人在家庭中失去自我,完全服从另一方来作为代价的。在现代社会中,首先是双方平等,继而是沟通,交流,甚至是在争吵中磨合,调适,求同存异,将爱之火长长久久地燃下去。

有了专家为我们背书!我们就如负释重,可以接着找茬吵下去了:)

Friday, December 3, 2010

跟风,跟风

哎,其实我除了跟风,还会什么呢?可是,冬天不就是该织围脖的季节吗?管他三七二十一,织起来再说!:-)
欢迎一起同织同围。
先来看看巧克力,看你喜欢哪一款! :)

Tuesday, November 30, 2010

大大的意外

几个月前淘淘妹妹在老师的鼓动之下,参加了中国第一届《成长心语》的画画比赛,我在心中一直认为那是去滥竽充数。想着,最后有个安慰的参与奖就心满意足了。结果,真让我眼镜碎了一地!他们的画竟然堂而皇之出现在画集上,双双获得铜奖。虽然没有沾金戴银,却也是意外之喜了!

看看介绍,有美,加,中等一百多个团体和学校8000多人参加,有差不多500个人得了金银铜奖。O(∩_∩)o…哈哈,也算是大面积地安慰奖吧!从来也没得过奖的小朋友们也算是开荤了。小朋友倒是很酷,还不如我这个做妈的高兴呢!这就是期望值低带来的大大的快乐吧!:)

再回去复习一下他们的画作,(以前贴过的,淘淘版妹妹版)我还是没有看出有多好来。但是看了北京国际组委会的新闻稿,说,“随着儿童美术教育的深入发展,成人的形式主义和替代痕迹越来越多地影响了孩子们的绘画创作。基于这个原因,中国的杨景芝教授策划了首届””成长心语”国际日记画邀请赛......” 哦,我明白了,原来就是因为他们的“不好”,歪歪扭扭,才真正展现了孩童的稚嫩的笔触…….原来歪打正着啊!想当初,小朋友们想要参与的热情和勇气差点就被这个外行妈妈打消掉了,幸好在最后的时刻放弃坚持,让孩子们有了这个机会,让他们也看到自己的能力,给了他们更多的信心!

方老师这儿不负众望的成了得奖大户,70多人获奖让每个人都喜气洋洋。于是召开了一个正式的颁奖典礼。却不曾想,我竟然被“朋友出卖”,赶鸭子上架地在颁奖典礼上作为家长代表之一发了几句言,也不曾想,很少在大众面前演讲的我,竟然滔滔不绝,让主持人好心地提醒,要快点,要简短点……才发现,我原来话真的很多耶!

附上我的发言稿原件,其实,我讲得比这个简洁多了…… :)
=============================================
其实我知道下面的很多的爸爸和妈妈比我有资格站在这个台上,分享他们培养孩子学画画的的经验。但是既然我被点兵点将地点上了,我也就来说几句。

几年前,我就听朋友推荐过方老师。但是似乎每个人在推荐的同时,也会很严肃地警告我,说方老师那儿人很多,环境不是太好,还有家庭作业的,压力大,很多孩子都坚持不下来的。我一听,也就害怕了。连来看看的勇气也没有,就以方便为理由,在离家近的地方找了个画画的老师,将老大送去学画画。那儿的教学方式呢,就是让孩子们临摹,从4岁到十来岁,好像都是临摹相同的画,过一阵子就有小型的画展,将所有孩子的画都贴出来,除了颜色有不同以外,内容都是千篇一律,心里就嘀咕, 艺术不是应该有个性的吗?这样千篇一律的学临摹,是在培养“小画家”呢,还是在培养小工匠?除了练了练手外,其他方面的培养呢?比如创造性,比如怎样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比如怎样构图,都没有培养!这和我想象中的画画教学差得太远了。于是这个时候,我想起了方老师。方老师能出名,一定有他的道理。

于是带着孩子来看看。
在那儿和一个从很远的地方,好像是foster city来的爸爸聊了聊。他说,跟方老师学画画,错不了!你看我们从那么远的地方都来了。方老师听到了我们的谈话,说了一句,光是我一个人努力没有用,还需要小孩和父母一起努力才行!就是这句话,让我这个觉得父母应该尽可能的参与孩子学习,生活的人很是认同!总在想,老师,孩子和父母其实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边,如果三条边都使劲,长长,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比较大,如果只有两个边在努力,长长,另一个边不动的话,这个面积增长起来就慢很多。学习的效果是不是就和这个面积的大小成正比呢?
于是我们决定试课。看看方老师怎么上课!

当时,我看到方老师评家庭作业,指出优缺点来,然后将别的班好的作品给大家看,并且指出它们好在哪里,小朋友不仅可以知道自己的画的长处和不足,也能通过看别人的画,学会欣赏,学会鉴别,从别人的画中得到启示,学习比尔的画画技巧,表现方式,一举数得啊!就连我这个对艺术一窍不通的妈妈,也觉得受益匪浅。想想,交一份学费,两个人受惠,很划算的生意嘛!我后悔死了,为什么没有早点来看看!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学的一篇课文,小马过河!如果总是听别人的意见,而自己没有去亲身经历,我们就永远没法知道是否适合自己!因为毕竟每个人的期望值,想法,性格,经历都是不同的,别人的意见永远只能做参考!这算是我学到的一课吧!

我们当下就报名,兴奋地开始了另一段画画的历程!

但是生活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很快就遇到了障碍,像所有的妈妈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事事完美!总是以一种比较严格的眼光来看自己的孩子,总是看见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的差距,就会push他们,在他们作画的时候,唠唠叨叨,批评这而不好,那儿不对!孩子们很有挫折感,跟我发脾气,不要画了。回过头来检讨自己欲速则不达!孩子还是需要很多的肯定!他们能过比别的同学朋友花更多的时间来画这额外的画画作业,他们的努力已经是值得赞扬的了,不管他们画得好不好, 他们的努力我还是应该表扬!尽量少评价他们的画吧,因为方老师会评价的。当然我做得还不是很好,还时不时的忍不住会去说一说,评一评!

老二小一些,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哭兮兮地说,我不会画,我不会画!这个时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她一起想想该画什么,怎么画,有时候她实在画不出来,我就画一点点让她临摹。慢慢的,他们需要帮忙的时候就越来越少了!

当时,我们根本没有想要参加这个成长日记比赛。因为看见太多的人画得太好了!我想,就连方老师这个画室都走不出去,还怎么去和全中国的孩子比?我作为家长,是没有信心的。但是最后一天,是周老师鼓励我们,为什么不去参加呢? 你们nothing to lose! 我想,也好,重在参与嘛!我们去滥竽充数一把吧!于是我们就忙了一个下午,修改整理,在最后一刻将作品交了上来!没有一点点的奢望会得奖!

结果大大的意外!他们竟然双双得奖,虽然是铜奖,却对于我这个曾经妄自菲薄的人来说意义是大的!就是,我们不管怎么样,都不要妄自菲薄,要相信自己!当然得奖不能说明什么,这只是一个历史!学画画也不是为了得奖,而是一种兴趣,一种表达思想的一种手段,一种将生活美的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在这里,我们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门,路还长,还需要大家一起的努力。

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来分享我的经历!
谢谢方老师兢兢业业地教学生,将一门心思都放在学生身上!在您这儿学习,不仅可以学画画的技巧,也学做人的态度!态度是决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数!

Thursday, November 18, 2010

阿Q

早晨出门,刚过了一个stop sign,就看见个骑着摩托车的警察躲在旁边小区的出口,正抓人呢!心想,今天又有人要倒霉了!正想着,就见他在招手,是在叫我吗?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就我一辆车,不是叫我叫谁呢? 满怀疑惑,但是老老实实的赶紧停下车,奉上我的驾驶证,警察叔叔的威严形象早在我小时候就根植于心了,见了他们,就只有恭恭敬敬,老老实实的。

他说,他说,我在stop sign的地方没有full stop! 哎,我前后左右一个人,半辆车都没有,我才蜻蜓点水般的停了一下,要是在上学高峰期,我看见人远远地就停下了,为了不给行人造成需要加速行走的压力。但是 ……没有但是。不管我以前做得怎样,今天就是被抓了个现行!所以我没有吭声,乖乖地接受了他的“指控”。心中暗自懊悔,忽然又暗自庆幸了起来,幸好昨天我没有被抓住,因为昨天,我将钱包落在家里,没有随身携带我的驾驶证!!如果无证驾驶,是不是又罪加一等?嘘---我长长地出了口气。真幸运!:)就算花钱消灾吧,给自己提了个大大的醒 --- 好好地开车!如果自己能严格遵守规矩,再多的警察,咱也不怕不是?:)这么一想,心中的不快消失了……

快过节了,警察叔叔们也是为了大家能过个平平安安的节,最近出动比较频繁,到处巡逻, 一抓一个准。昨天在回家的87号高速上,就见有两三起“事故”,不知是事故,还是被抓,反正车停在路边,有警察在现场……

快过节了,大家小心开车!一为了安全,二为了不要破财!:)

Tuesday, November 16, 2010

身体

一年一度的健康检查报告又出来了。那些在正常范围外的数据证明了面有菜色的我身体存在着隐患。虽然没有很多人都担忧的“富贵病”,却有着穷人常得的贫血和免疫系统偏低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毛病 -----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都偏低,低于正常的范围!也许就是中医所说的气血不足吧!所以脸上没有血色,皮肤干燥,粗糙,没有光泽也就有了原因!

一天,一位对中医,气功,太极有所研究的朋友见着我就说,你看上去有点虚弱,有点气血两虚啊,要多保养,多进补!在听说我爱锻炼,跳zumba, 打羽毛球,就连连说No,NO,你不要再做了,你要先养好了才能锻炼,你这样是干耗,太损身体了。我听了,有点感触,却还是放不下已经坚持了10几年的锻炼。锻炼于我,已经不是一种爱好,而是一种习惯了。要是一周都不动一动,浑身哪儿哪儿都不舒服了……所以,听归听,做还是照做。现在测试结果出来了,是该好好的认真地接受建议的时候了!人生之中,哪个是1,哪个是0,是一目了然的事。没有了1,再多的0也是枉然! 热爱运动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一个很好的习惯,但是运动过量,超过了自己的身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就在过度的消耗自身的元气,反而成为一种伤害!凡事都有个度,而这个度的掌握,就是我们穷其一生在学习的课题......生命就在于平衡吧!

减少剧烈运动。瑜伽还可以继续。
早睡早起!这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像我一样的亚健康的人来说!
秋冬进补,正是时候。
希望明年此时,不仅有了完全正常的指标,有了健康的身体,也有了美丽的红润的容颜!

(每年的年检报告下来,都会是一番下决心,制订计划,兴致昂扬地实施计划……两个月之后,一切恢复原状!)
这一次,我能走得更远吗? :)